都说美国妈带娃轻松,那是因为她们太懒了
我的美国邻居是三个孩子的妈妈。自从老二出生,就辞职了。她一个人带娃,父母都住在长岛,老太太一个月来看一次孩子,打扮得神采奕奕。因为看完女儿和孙子,还要去听个歌剧,纯属“顺便”来访。
邻居从小非常独立,她和我一样是全职妈妈,区别是她带三个娃,比我带一个娃还游刃有余。经常是我早上还没出门,她都已经把大宝送去幼儿园,推着二宝和小宝去跑了一圈步回来了,顺便还把狗也遛了。
美国家庭有老人同住帮忙的不多,大部分全职妈妈都是像邻居这样独立带娃和操持家务。在美国这些年,我发现美国人带娃轻松,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聪明,而是因为他们太会“偷懒”了。
首先,美国人养娃养得特别粗。
记得我开始屯母乳的时候,热奶总是把握不好温度,一会烫了一会凉了,总是要折腾老半天才能给饿得嗷嗷大叫的娃喝上。而前面提到的邻居,给宝宝冲奶粉时都是直接拧开自来水管冲奶,奶瓶塞娃嘴里搞定。虽然美国很多地方自来水都可以直接喝,我对自来水冲奶粉这件事还是有点心理上不适的。但粗线条的邻居妈妈一直这么做,娃也并没有因此得病。
因为习惯了中国胃,我没有采用给宝宝喝常温奶的做法。但我发现原来辅食是不用每顿做的,特别是肉类的辅食,一次多做一些,用冰格冻起来,并不会比现做流失多少营养。美国妈妈也很习惯给娃吃辅食成品泥,省下来的时间都可以用来陪娃玩,想想还真的是挺划算。
美国人的粗养,还体现在会放手。从计划要孩子开始,每次回国,我都会留心身边带孩子的家庭。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:妈妈抱着宝宝,爸爸推着推车(因为宝宝不肯坐),爷爷拿着玩具跟在后面,奶奶一边走一边往娃嘴里喂东西。整一个皇帝微服出巡的画风。不禁也开始问自己那个很多人问的问题,为什么中国人养娃特别精细、特别焦虑?老外一个人就能带宝宝,中国要一家子?
后来才发现,在美国是不太会看到这种”跟班式“育儿的。老外全家人出行也是一个团队,但是娃绝对不是团队的中心。相反,爸爸妈妈才是团队的主心骨,团队有铁的纪律,娃需要听大人的指挥。他们早早就给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吃睡规律,很少看到两三个大人围着孩子喂饭,半小时都吃不完一顿辅食的情景。再说宝宝除了生病,对自己食量是有数的。能喂一口算一口,你跟宝宝有多大仇呢……再比如去超市购物,8个月以上的娃是一定得要坐在购物车上的,而不是说没有两个大人,都没法带娃出门这种情况。因为此,美国孩子从小也比较独立,很少遇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。
其次,老美特别爱用工具。
因为“懒”,凡是机器能做的,他们绝不自己动手。出门不抱娃,用推车;做家务时用背带背着宝宝,解放双手;推崇让宝宝自己进食,用好辅食工具(辅食机,餐椅,围嘴,自主进食的餐具等);大部分人用纸尿裤,方便省事。实在要用尿布的妈妈,也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清洗尿布,不然新生宝宝每天换十几个尿布那种频率,分分钟能洗断手。
除了家用电器,其实奶爸也是一种工具,只是很多中国家庭对奶爸利用率不够高。美国的“懒”妈妈们特别会安排队友参与带娃。这一点我很幸运,醒悟的比较早。宝宝刚出生那几个月,晚上除了喂奶,拍嗝换片儿这些事都交给苏爸。虽然苏爸第二天也要上班,但是全家人都很困啊,多合作多分工,慢慢也就熬过来了。
这几年美国经济并不景气,很多中产阶级都有数万美金的房贷,工薪阶层交完税和日常开支,也存不下很多钱。但是老美真的特别舍得花钱买时间,洗碗、吸尘、擦地这些事情也都交给机器,或者请钟点工。
中国家庭很多老人觉得洗碗机和洗衣机费水费电,非要自己手洗。好像什么都值钱,唯独自己的时间不值钱……但是洗一顿碗这二十分钟,每天三顿下来就是一个小时,“浪费”几毛钱电费,就可以省下一个小时。
我们家目前靠苏爸一个人的收入养全家,生活开支比以前更需要精打细算。但是辞职以后,我们还是决定继续用以前的钟点工阿姨打扫卫生,每次收费是一百多美金。但是洗碗打扫卫生节约出来这几个小时,对于手忙脚乱的新手父母来说,真的比什么都宝贵。
银行账户里每个月少几百块钱,如果能给大人带来更多睡眠,给孩子更多的陪伴,那我宁愿“穷”一点。况且现在的收入水平,买个手机都要好几千,出去吃饭随便也要几大百,买洗碗机、请钟点工的开销,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并不会有长期影响。只是消费观念的问题。
在美国这几年,我觉得美国妈妈们带娃轻松,并不是因为她们有多少技巧,要说研究育儿经,中国妈妈们在行多了。但是她们带娃都特别大条,特别会“偷懒”,会花钱买时间。我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,践行后发现,当个”懒“妈妈,并不会害了娃,反而能让全家人的生活质量都高一些。(全文完)
觉得文章有帮助?把它分享出去,帮助更多人,是对苏妈最好的鼓励。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原创文字,欢迎转发朋友圈,媒体转载需授权。图片来自绘本Skip Through the Seasons. 戳“阅读原文”直达苏妈个人博客
www.xiaoxiaosu.co